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苏州要闻

三大力点托起机器人产业“第一区”

时间: 2025-08-12 01:34 来源: 苏州日报 访问量:

今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。上半年,吴中区机器人产业集聚就跑出了加速度——

“具身智能”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成为国家未来重点培育产业;机器人+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上半年达到913亿元,同比增长23.9%。

吴中区的目标是力争明年的产业规模要突破2200亿元,积极打造“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”。

——吴中区靠什么实现这一目标?

事实上,在机器人这条赛道上,至少在2017年,吴中区就开始了布局。如今,专项行动计划推进至第三轮,集聚相关企业1100余家,产业规模超1600亿元,全国六成的服务机器人来自这里,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内资品牌的七分之一。

扎实的数字是吴中区机器人产业崛起的佐证。但更值得探究的发力点有三:

崛起为量质并举的机器人产业新高地,关键提升力在哪?

未来要打造成众望所归的“第一区”,核心竞争力在哪?

能够始终领跑并形成产业的良性循环,持久推动力在哪?

8年前的远见遴选出产业新赛道

政府选择产业赛道,战略眼光的远见卓识,是靠时间和效果来证明的。

追溯吴中区机器人产业的开端,科沃斯是绕不开的。甚至可以说,追溯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初期,科沃斯都有一席之地。

作为A股市场服务机器人第一股,科沃斯扎根吴中区27年,推出了中国第一台扫地机器人。公司副总经理马建军介绍,科沃斯是全球唯一拥有完整家用服务机器人产品线的企业,产品远销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。2024年,在扫地机器人领域获评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。

从单个企业的点状突破,到区域产业的面上布局,市场敏锐性和政府前瞻性的高效协同,成为产业新赛道最初的关键提升力。

吴中区工信局局长石燕华介绍,早在2021年,吴中区委就将机器人产业确立为全区主导产业之一,提出打造“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”的愿景目标。而在更早的2017年,吴中区已经将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打造。

根据工信部2016— 365体育投注:财政专项《建立我国机器人团体标准体系与产业信息资源库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报告,2017年,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仅有232亿美元,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约62.8亿美元。

机器人被誉为“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”,是国家科技创新与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。

在世界范围内,机器人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,吴中区已经率先抢跑。但对吴中区来说,这并非“空中楼阁”。

作为国内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引领者和开拓者,科沃斯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自不必说。扎实的工业基础,是吴中区摘取这颗“明珠”的硬核支撑。

石燕华介绍,近五年,吴中区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达11.6%,行业类别覆盖了32个行业大类和114个行业中类,其中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行业相关产值占比超70%,有着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优质天然土壤。

在发展动能转换的关键期,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能级提升,仅靠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远远不够。紧跟时代发展趋势,找准新的变量突破才是关键。

可以说,吴中区8年前的率先抢跑,既是找准产业变革方向、培育新质生产力,对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;也是因势利导,助推工业发展顶穿天花板,将长板拉长,重塑产业竞争力的精准破壁。

连续三轮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全产业链

谋定而动,量质并举,久久为功,更要有“一张蓝图绘到底”的决心和定力。

从 365体育投注:起,聚焦打造机器人产业集群,吴中区连续发布三轮三年行动计划。“初期产业规模较小,前两轮三年行动计划的重心,都落在‘提升发展’上,不断扩增量、提质量。”吴中区工信局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科科长高林介绍。

近6年,吴中区机器人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%。到2024年底,全区机器人+人工智能相关企业1100余家,其中上市公司14家、规上工业企业409家,产业规模达1608.3亿元。吴中区汇聚机器人整机制造企业45家,生产机器人本体58种、700余款,成为全国生产机器人整机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。

支撑起这张“跨越式发展”成绩单的,是“土地+资金+人才+算力”的立体生态网络,推动优势资源向机器人产业集聚。

据悉,吴中区每年将不少于30%的新供工业用地用于机器人产业项目;设立及拟设立机器人合作基金共计29只,规模合计约150亿元;《东吴国际化人才专项计划》精准对接高校人才资源;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,建成苏州市人工智能(太湖)算力中心等,全面满足企业的算力需求……

完善的产业培育生态体系叠加扎实的精密制造工业地盘,既能吸引以追觅科技为代表的行业龙头企业整体落户,迅速提升产业能级;又能培育出魔法原子等一批受到资本追捧的新兴力量,为今后产业蝶变储能。这些,正是吴中区打造“第一区”的底气,也是产业角逐的核心竞争力。

“这里有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,有利于初创企业与同行交流、快速发展。”乐享科技CSO严冬告诉记者,在综合考察多座城市后,公司最终决定落户吴中区,深化人形机器人产线布局。

目前,吴中区已基本形成涵盖机器人关键零部件、本体制造、智能装备、系统集成和终端应用等领域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发展格局。汇川技术的伺服电机和伺服驱动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;绿的谐波打破国际品牌谐波减速器领域垄断,成为制造业单项冠军,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%。

随着产业链条日趋成熟,吴中区2024年开启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,聚焦“产业集群融合发展”,从全国机器人产业新高地迈向“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”。

两个创新夯实各类应用的核心逻辑

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2024年底,全国智能机器人企业数量突破45万家,注册资本超6.4万亿元,较2020年增长206%。在人工智能的核心驱动下,机器人产业喷薄而发,方兴未艾。越来越多的城市冲进这条赛道,竞争日趋激烈,吴中区打造“第一区”的持久推动力究竟在哪里?

吴中区正在强化产业深度融合与持续进化。

加强具身智能与多模态大模型、世界模型等前沿技术的紧密融合,整合视觉、听觉、语言等多种信息,实现理解、决策、规划和控制的突破。加强具身智能各产业、各环节的紧密联动和协同发展,促进产业链、供应链深度融合,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生态。在备受关注的人形机器人领域,魔法原子、乐享科技等多家新锐企业集聚,精准“卡位”环境感知、人机交互、运动控制三大关键共性技术;而聚焦关键零部件环节,吴中区集齐了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——伺服电机、减速器、控制器,且在各领域均为国内领先。

吴中区正在强化“政产学研用”联合体的作用。

加强人工智能的原创性研究和工程技术创新,推动技术协同攻关。365体育投注“0”到“1”的基础研究正在转化为“1”到“10”的创新成果,催生“10”到“100”的产业生态。落户不到两年,哈工大苏州研究院已与608家行业企业合作,通过成果转化在苏州落地孵化企业21家。吴中区科技局党组书记沈斌介绍,吴中区正积极引导科研与企业紧密结合,形成“大院大所科创平台+重点实验室+创新联合体+科创载体”的战略科技力量矩阵,让365体育投注创新技术成果走出实验室、走进大市场。

吴中区正在强化应用场景驱动与商业验证。

推动具身智能与多领域行业深度融合,优先布局先进制造业领域及消费服务领域的高潜力场景,拓展应用边界;注重建立商业化验证闭环,支持企业建设“数据工厂”,加速算法迭代,鼓励工业企业复用供应链,降低量产成本;积极参与建立行业技术标准与伦理规范。创新的市场导向信号需要产业传递,创新的广泛融合渗透同样需要产业普及。先工业、后消费,吴中区加速深度拓展机器人场景应用“赛博”试验。通过各种反馈和验证机制,全产业链条正在自我生成、自我组织,成为一个“赛博”生态场。

目前,吴中区累计推广使用工业机器人企业超过千家。“我们正积极推进工业、农业、文旅、康养等细分领域机器人应用场景供需精准对接。”石燕华介绍,通过建立应用场景需求清单、打造供需对接平台等系列举措,吴中区正构建起“场景开放—产业协同—技术迭代—应用拓展”的产业发展良性循环。

机器人产业的竞争,归根结底是创新能力的竞争:一是技术创新,二是应用创新。吴中区委常委、副区长张伟用“三个不”概括:不做“标题党”、不做“跟跑者”、不做“墙头草”,而要全心全意、扎扎实实做好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的每一环。

一场以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吴中区加速演进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